赤壁青砖茶历史悠久,始于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传承至今。赤壁市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青砖茶之乡”和“中国米砖茶之乡”。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同时,省委、省政府在2021年也相应出台了“湖北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战略,提出了培育“百家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和千家成长型龙头企业”及产值达500亿元的目标。
一、现状
赤壁羊楼洞和赤壁青砖茶被国际茶叶委员会认定为“欧亚万里茶道源头”和“世界茶业第一古镇”,已纳入“万里茶道”申遗预备名单。赤壁青砖茶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湖北的重要公共品牌正在蓄势待发。
2020年10月13日,应勇书记到赤壁调研时强调,“力争用三年时间,赶超安化黑茶”。对此,赤壁市坚决贯彻落实,坚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
1.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聘请刘仲华院士为赤壁青砖茶产业首席科学家,编制青砖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设立2亿元青砖茶产业专项基金,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奖补产品研发、品牌建设;成立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研究院、茶业协会,着力打造3家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建设赤壁青砖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赤壁青砖茶国家级交易中心;促进茶旅融合,高品质打造茶旅景点、线路。
2.创新发展提升价值链。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发布青砖茶产业包括种植、生产、仓储、运输等在内的行标、国标;建设标准生产车间和种植基地;研究开发创新产品,围绕“青砖”变“轻砖”,已开发出袋泡茶、巧克力砖茶、速溶茶等100多个品种;组建赤壁青砖茶研发中心、茶科所、茶学院、黑茶检测中心、科研实验室、大数据中心等全产业链服务机构和现代化新产品生产线,让产品时尚化、便捷化、功能化。
3.开放发展完善供应链。巩固传统市场,与河南、河北、北京、内蒙古、新疆等省36座城市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20多个国家,加强合作共建,复兴万里茶道。开拓新兴市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赤壁青砖茶进单位和社区、进宾馆酒店、进高铁民航、进国企央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多模式促销。
二、问题
1.尚未成为湖北主打品牌。“赤壁”,虽然只是隶属于湖北省咸宁市的县级市,但“赤壁”二字特色明显,文化浓厚,竞争力强。这几年,青砖茶公共品牌面临“湖北”、“咸宁”、“赤壁”三种不同冠名,分散了省、咸宁市、赤壁市的相关资源,抵消了三级政府的扶持力度。近年来虽然省有关主管部门、咸宁市、赤壁市已经逐步达成共识,但共同叫响“赤壁青砖茶”公共品牌还有待聚集合力。
2.尚未成为国内热销茶品。赤壁青砖茶作为地域公共品牌,千百年来都是沿着中俄万里茶道抵达圣彼得堡,远销欧洲,凭借独特的口感和健康的品质,深深融入沿线各国人民的生活。但也正是由于长期供给边销等历史原因,国内大多数消费者对其了解不多,饮用更少,市场占有率明显不足。
3.尚未上升为省级战略。曾几何时,湖南、云南、福建等地为促进本地区域公共品牌,都把当地的茶产业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省、市、县联动,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值得湖北学习借鉴。
三、建议
1.在省市县形成公共品牌共识。
借鉴湖南安化黑茶、云南普洱茶区域品牌打造经验,将“赤壁青砖茶”作为湖北重要的区域公共品牌,上升为升级战略。目前,湖北最有可能尽快叫响全国乃至是世界的是赤壁青砖茶,具有唯一性,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有历史厚度,有文化积淀,也有市场基础。
2.积极引导赤壁青砖茶消费。
省市县领导应以做“砖茶省长市长县长”、“砖茶书记”、“砖茶主席”为荣,发展“赤壁青砖茶”,就是发展湖北茶。建议学习湖南经验,引导本省茶叶消费,在全省开展赤壁青砖茶进机关单位、进宾馆超市、进社区企业、进学校医院、进交通站场、进景点景区等“六进”活动,全面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赤壁青砖茶文化自信、产品自信。
加强赤壁青砖茶战略发展领导。把赤壁青砖茶品牌打造和产业发展上升为升级战略,共同打造公共品牌,由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三级文旅投设立基金、建设园区、制定计划、专班运作、明确责任,从品种、种植、生产、标准、工艺、营销、研发、文化包装等各个环节进行重点公关,谋求突破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