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11336909/2022-01069
  • 文  号:
  • 发布机构: 咸宁市政府网
  • 主题分类:政务督查
  • 有 效 性:有效
  •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10日
  • 名  称: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21年重点工作上半年完成情况的通报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21年重点工作上半年完成情况的通报

字号: 分享到:

为切实推进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市政府政务督查室近期对《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21年重点工作上半年完成情况进行了督办。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02.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8.6%,高出全省0.1个百分点,增幅全省排第7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1%,增幅全省排第9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39.1%,增幅全省排第10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0%,增幅全省排第7位;进出口总额5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2%,增幅全省排第3位;城镇登记失业率3.3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持平(100),涨幅较上年同期收窄3.7个百分点,全省排第4位;完成夏粮收获面积20.52万亩,总产3.95万吨。

(二)报告中确定的其他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1.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不少于3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上半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个;引进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个;引进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2个。引进亿元及以上项目107个,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新开工亿元及以上产业项目80个。

2.培育互联网融合发展平台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总数达30家。支持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制造业领域广泛深入应用。重点支持方片互动网络科技、必虎网络科技等信息服务公司加快发展,支持奥瑞金、平安电工、立邦涂料等重点企业创建省级“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3.新建5G基站1000座。上半年,全市新建5G基站478座,累计建成1731座。

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80%,全省排名第5位。

5.培育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新增科创企业100家,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家。上半年,全市新增科技创业企业90家。

6.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建设科技创新平台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40%。制定《咸宁市“三个一百”(100家领军型高新技术企业、100名科技型专家人才、100项科技成果)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已完成“三个一百”资源库建设。全市现有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30家,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311家,到年底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0%,5亿元以上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

7.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2837人,完成全年计划的61.72%

二、其他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筑牢发展基石。

1.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上半年举办集中开工活动2次,累计新开工项目266个,总投资886.8亿元。通山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启动可研阶段勘探开挖工程,已掘进500米。药姑大道已完成刷黑,瑶族风情体验区、创客孵化园、康养休闲公园和中医药加工产业区正在进行场地平整、绿化等工作。上半年,全市165个重点项目已开工164个,其中18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6亿元。累计调度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6个,年度计划投资201.2亿元,完成投资53.3亿元。

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已全部完工并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正在办理相关通车手续。赤壁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完成站址选定及线路征求意见。蒲圻电厂三期项目由中南电力设计院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启动了环评后续工作。咸宁-九江高速公路项目已完成投资6亿元。赤壁长江公路大桥东延段高速公路已确定项目基本路线,已完成项目投资招标,基本完成社稳、水保、规划选址等专题报告编制。簰洲湾长江大桥及接线高速公路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通城-修水高速公路正进行项目工可和专题编制,争取尽快签订省级省界接点协议。嘉鱼-崇阳高速公路正在规划阶段。通山黄荆口水库已完成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土地预审和选址等10个专题审批。王英水库引水二期工程正在编制市级实施方案。

2.加快释放消费潜力。

成功争取嘉鱼县岳公楼宋代文化特色街区改造提升工程项目为省预算内投资项目,获投资金170万元。积极组织各大商超参与省级消费促进月活动,“618购物节”期间,实现网络零售额15237万元,同比涨幅6.6%。市商务局推荐上报了5家电商直播基地和村播学院,拟联合阿里巴巴在咸宁市内至少建成1个电商直播学院。积极推荐崇阳县申报2021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指导支持赤壁市依托康华智慧物流园构建农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形成“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农村物流发展新模式,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3.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依托县域特色产业,制定“一县一业”外贸产业发展清单、“一县一策”市场开拓方案。组织企业积极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各类线上线下重点展会,入驻“楚贸展”线上平台,10余家企业参加了三批线上“荆楚云展”专项展会。目前,全市出口亿元以上的企业11家,出口总额达20.9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6%。

(二)扎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发展布局。

1.加快武咸同城。

上半年,我市共承接武汉产业转移项目10个,合同投资总额13.94亿元。开展武汉城市圈农产品集散基地建设前期研究工作。积极组织南玻光电、三胜工程等6家企业申报光谷创新大走廊科技创新专项,获600万元专项创新资金支持。

武咸快速通道天子山大桥《环境影响评价》正在审查待批。107国道咸安绕城段正在进行路基及桥涵结构物施工,完成投资2.6亿元。武汉-咸宁-南昌高速铁路正在进行预可研修编工作。咸宁机场项目已进入机场场址优化方案阶段。市城区南外环高速路线方案已完成。推进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建设,出台了《长江综合门户港及公铁水联运项目“一办七组”工作制度》《长江综合门户港及公铁水联运项目建设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国家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支持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咸宁段)预案进行优化调整,并将优化成果纳入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数据库中。编制了《潘家湾临港物流园项目建议书》《咸宁港潘家湾港区综合码头工程项目建议书》,启动了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项目工程可行性报告编制及环评、用地预审等20项专题研究。

2.突出市区引领。

结合市主城区、咸安区、高新区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明确了 “一主四辅”的功能组团。在市域构筑“一主一副三带多极”的城镇空间格局,依托咸宁资源禀赋特征,构建“一城十区”的主城格局,“三带三轴”的城乡格局、“一带两片”的农业格局、“北湖南山”的生态格局。将咸宁市纳入全省优先承接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应急装备、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市州。积极对接中港华鹰金石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山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来咸考察、洽谈。赴武汉市商务局就“武咸同城”联合招商工作模式进行沟通对接,探索“总部在汉、基地在咸”产业协同模式,推动建立“飞地经济”。

3.壮大县域经济。

3月10日,召开全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暨区域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印发了《2021年咸宁市推动区域发展工作要点》《2021年咸宁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全市共培育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13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位。赤壁市荣获2020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咸安区荣获2020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进位显著单位。持续推进投资过500万元以上的169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加强“两湖”片区综合治理,斧头湖防洪治理工程涉及嘉鱼县、咸安区一期湖堤加固后续工程和泉水湖分洪工程等,已完成设计招标,正在编制可研报告。实施赤壁市西凉湖流域防洪及水生态治理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报告。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发展质效。

1.做强特色主导产业。

继续深化“签约医、医融养、养办医、医入户、绿色医”医养结合成果,谋划大健康项目503个,总投资3635.4亿元。编制了《咸宁市中国桂花城建设2021年林业部门牵头工作实施方案》,起草了《咸宁市古桂保护条例(草案)》,启动了国家林业局桂花研究中心申报工作,全市已完成桂花造林1.4万亩。成功评选为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经信厅已向工信部推荐4家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培植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特种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支持通城县打造百亿电子线材产业。2021年全市纳入省重点项目18个,玖龙纸业、敏实汽车、稳健、中健、万津实业、非米丰光电等一批工业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3.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开展“5G春风行”巡展,推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制造业领域广泛深入应用。支持奥瑞金、平安电工、立邦涂料等重点企业创建省级“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印发《2021年度咸宁市“万千百”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通城县涂附磨具产业集群质量提升项目被评为省级优秀示范项目。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成品油、防疫物资产品、塑料污染治理等多类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对86个批次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5月18日省市场监管局对国家苎麻纺织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湖北)进行预验收。6月4日召开全市质量强市工作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全会,印发了《质量强市暨质量提升2021年行动计划》,研究制定了《关于以标准品牌为引领推动全市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全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实施方案》,启动了第十一届市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已完成9家申报企业资格评审。

全市乡村旅游客房改造建设完成1930间,农家饭1215桌,研发特色菜16道。策划乡村旅游招商引资重点项目22个,完成乡村旅游Logo标识2套,征集乡村旅游宣传口号60条。

(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开放,激发发展活力。

1.全面深化改革。

统筹供销社综合改革。印发《市供销社2021年深化综合改革重点工作清单》,入选全省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在全省“供销合作贷”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上半年,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完成贷款89户,贷款金额7461万元。

巩固信用咸宁品牌。6月30日,政银企金融服务平台正式启用,目前已入驻金融机构24家。市直11家银行已纳入“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2020年度综合改革绩效评价中,在全省4个全国试点城市中位居第一。

2.加快创新步伐。

建好“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举办科创专家助力咸宁产业发展培训营。组建咸宁市科创联络员队伍,举办咸宁市“科创中国·湖北中心站”科创联络员培训会,培训联络员40余人。

支持更多企业多渠道挂牌上市。中国证监会已受理三赢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申请材料。积极开展后备企业跟踪培育,纳入全省“金种子”企业3家、“银种子”企业20家、企业上市政务服务云平台企业50家。

启动第四批“南鄂英才计划”项目申报,征集创新创业项目33个。修订完善了“大学生引进计划”配套实施细则,引进5000余名大学生来咸实习实训、就业创业,为13名“大学生引进计划”身份认定人员发放购房补贴13万元。推进“一村多名大学生”培养计划,拟面向全市农村招录330名和50名优秀农村青年分别接受大专学历、“3+2”中高职教育。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拟新招录学员180名。

3.优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印发了《2021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兑现了《咸宁市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试行)》。

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起草了《咸宁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0-2022年)实施方案》《咸宁市市属国有企业优化整合实施方案(草案)》。我市央企合作项目24个,总投资额1648.2626亿元。

积极培育全省民营经济100强企业。截至目前,我市上榜湖北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企业共6家,其中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入围全国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

(五)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转换发展路径。

1.加强生态修复治理。

湖北省国家储备林咸宁幕阜山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PPP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召开全市非煤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推进会,印发了《全市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百日攻坚战”行动工作方案》《关于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激励惩戒管理的通知》。

2.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纳入省第一批绿色产业项目3个,累计获融资额度6.3亿元。组织5家企业进行节能诊断等工作,争取今年新增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

新建一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全市现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694个。上半年,国网充电设施充电量 101.7万千瓦时,同比增加130.61个百分点。

3.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印发了《咸宁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1年度工作方案》。拟推荐通山县、通城县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赤壁市赵李桥镇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起草了《开展公园城市建设指南标准实施评估活动方案(草案)》,完成《公园城市建设指南》省级地方标准英文版的翻译工作。参加“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试点项目”中英交流会和ISO/TC268/TG2工作组会议,为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咸宁样本”。

开展西凉湖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在咸安区、赤壁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试点,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试点核算。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成西凉湖第一季度生态补偿考核,下发了考核情况通报。

(六)坚持城乡双轮驱动,优化发展模式。

1.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上半年全市城市补短板强功能工程入库项目258个,已开工126个,开工率48.84%。实施黑臭水体治理系统性优化建设项目,印发了《咸宁市泵站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制度》等14 项长效管理机制。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上半年,全市纳入2020年中央补助支持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项目89个,已完工81个。纳入2021年中央补助支持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项目98个,已开工75个(已完工10个)。刷黑维护道路12250平方米,更换井盖、雨水篦398块,修复人行道板约1470平方米、流水板123米、路缘石436米 ,完成6处积水点改造,清理雨水7860个,疏通支管11890米。

2.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产业提效、产品提质、生态提升行动,加快咸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崇阳县铺前村油菜花海获评“2021湖北最美油菜花海”、咸安区马桥乡村记忆油菜花海获评“2021湖北特色油菜花海”。上半年,预计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49.82亿元、蔬菜综合产值45.58亿元、道地药材综合产值5.2亿元。在建和准备投产种猪场3家,养殖规模1.8万头。基本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高新技术研发试验区,茶叶、猕猴桃、笋用竹种植示范区启动优良新品种引种筛选,智能温室大棚示范区启动航天蔬菜设施栽培专用品种选育和集约化育苗技术研发。

全市共排查发现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监测对象133户433人,对监测户发展的茶叶、蔬菜、中药材、小龙虾等项目实施产业奖补。建成扶贫车间65家,就近就地带动597名脱贫户就业。设立“十员专岗”1.8万个。印发了《咸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

(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1.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上半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50353人次,总医疗费用31522.3万元,政策内费用30713万元,“四位一体”补偿27501.5万元。城市低保人数15333户22450人、发放资金4414万元;农村低保人数52236户84519人、发放资金1.4亿元;城乡特困人数10052人、发放资金6253万元。实施“温暖救助”行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855人、发放资金34万元。发放残疾人两补37.85万人次2899.66万元。

2.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新建幼儿园5,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约1800个。召开全市集团化办学和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暨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

印发了《咸宁市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2021-2023年)》。市第一高级中学征地拆迁和规划设计稳步推进中。举办鄂南职业教育集团年会,组织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全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制定咸宁市中职教育规范管理备忘录,完成咸宁市2021年第一批次1+X证书试点学校申报,指导咸宁市理工中等职业学校筹建。组建护理工作专班,筹备组建咸宁康养人才培养联盟。争取特殊教育中央补助资金283万,推进特殊教育。

加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加快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养。印发了《咸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内设机构职责和工作机制》《咸宁市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咸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21年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有序推进创文工作。分别推荐第八届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候选人6人、10人,组织推荐“湖北好人”22人,上榜1人。组织实施《咸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导标准》《咸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2021年度责任清单》《点位实地考察操作表》。开展创文业务培训7场,420余人参加培训。加强实地督导,走访点位853个。积极推进《咸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在咸宁日报、咸宁广播电视台开设《文明创建进行时》《文明创建红黑榜》专栏,累计推出专栏11期。全媒体发布《致咸宁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发放调查问卷40000余份。

谋划建设向阳湖中国文创产业聚集区,加快市档案馆、文化“四馆三场两中心”、体育“一场两馆”群众性文体设施建设。市委有关领导先后8次深入向阳湖及周边区域开展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6次,《向阳湖文创聚集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联系接待30余批次客商赴向阳湖实地考察。市档案馆项目四层主体工程、外墙造型、系统管线已完工,内部装饰装修正在收尾,附属工程正在施工。将生态体育中心项目纳入湖北科技学院梓山湖校区总体规划。市非遗展示馆已于4月15日开馆。

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适时举办市第二届运动会、温泉文化旅游节、国际温泉马拉松赛。省文化和旅游厅赴赤壁开展“万里茶道”申遗调研,完成羊楼洞明清石板街86栋古建电路改造项目。湖北·咸宁第十三届温泉文化旅游节已正式获省节庆办批复同意,正在策划温泉文化旅游节“香城泉都 温馨咸宁”2021(武汉)旅游产品推介活动、2021(长沙)旅游产品推介活动、“乡村振兴看咸宁”特色乡村巡游活动等相关活动。市第二届运动会已完成竞赛启动仪式,下发了竞赛规程总则、赛程安排和各单项竞赛规程。

3.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

全面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出台了《咸宁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推进高危行业技能培训行动。分步推动乡村森林防灭火“十有”能力建设,将火情多发的19个乡镇列入重点管理。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推进会在咸召开,咸安区成为全国86个试点之一。全市分别有6个、3个社区被命名为全省、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启动了《咸宁市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建设高标准应急指挥中心,新建1700㎡应急储备仓库,正稳步推进。组建小区(网格)应急管理队伍1406支,基本实现全市城市社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全覆盖。及时更新全市金融风险隐患台账,开展两轮“扫楼扫街”排查活动,加快推进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完成28起案件销号。

按照“5办3中心”模式优化机构设置,配套制定综合执法、“吹哨报到”等12项措施,6个街道全部按照新体制新机制运行。完善“双报到”制度,扎实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小区(网格)“百日提升”专项行动,推行小区“圆桌会”“星空夜话”“村湾夜话”制度。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1.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和完善“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上半年共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6次,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重要批示、指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加强法治政府建设。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崇阳县铜钟乡坳上村、咸安区温泉街道肖桥村被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开展市直单位法律知识“点单式”公益宣讲,全面推行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制度,市直6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已全部配备到位。举办首届咸宁市城区中学生法律知识闯关赛活动、“法润园区 春风惠企”活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暨2021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已播出“法治热线—部门说法”栏目25期。已形成《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修改稿)》。认真办理省人大建议15件、政协提案6件,市人大建议87件、政协提案116件。

3.加快提升专业素养。始终树牢“终身学习”理念,周密部署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着重加强思想政治、精神文明、综合业务、专业业务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

4.坚持不懈改进作风。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三公”经费,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控高档装修改造。坚持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形成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定稳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出系列问政节目14期、《问政通报》93期、《云上问政有回复》17期、《问政追访》25期。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从督办情况来看,各地各部门紧盯《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主动作为,克服世情、疫情影响,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稳中有升,部分重点工作进展较好,但也存在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一是个别经济指标还有提升空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位列全省第9位、第10位,完成粮食产量占全年产量的3.38%。二是个别重点工作效果还不够明显。推进官埠城乡融合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非煤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等,需加大工作力度。三是个别目标任务措施还不够具体。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农民进城买房就业、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工作,要细化工作措施。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盯《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查摆问题、强化责任、硬化措施、补齐短板,确保“十四五”开局良好、行稳致远。一是聚焦产业发展。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三重”决策部署,落实“六个一”工作机制,紧盯挂牌督办的80个重点项目,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二是聚焦深化改革。要落实好、承接好国家、省重大改革、重大试点示范项目,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继续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蓄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能。三是聚焦生态建设。要坚持不懈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深入推进西凉湖、斧头湖治理,实施幕阜山生态修复,建设“绿色咸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四是聚焦民生保障。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促进社会事业发展,让群众生活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责任编辑:但堂丹
附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