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   源:综合科
  • 主题分类:经济建设
  • 发布单位:咸宁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07日

2021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号: 分享到: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承前启后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抢抓新机遇、把握新着力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市经济快速稳步恢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751.82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236.60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703.20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812.02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5:40.1:46.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194元,比上年增长11.4%。

境内幕阜山绿色产业带(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地区生产总值50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境内长江经济带地区(咸安区、嘉鱼县、赤壁市)生产总值1241.88亿元,增长13.2%。

图1 2017-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速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三涨五降”。其中,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1%,涨幅最高。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3.3%和1.0%。居住价格、医疗保健价格、衣着价格、食品烟酒价格、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1%、0.5%、1.1%、1.5%和2.0%。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0.66万户,比上年增长16.8%。其中,个体工商户23.52万户,增长15.3%。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7.03万户,增长16.4%。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90万人,比上年增加0.1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2.5%;城镇登记失业率2.55%,比上年末下降0.79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0.4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40.17千公顷,增长2.2%。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39.38千公顷,增长0.4%;经济作物面积242.80千公顷,增长3.8%。在经济作物中,油菜籽面积88.30千公顷,增长5.4%;年末茶园面积34.12千公顷,增长2.8%;中药材面积15.75千公顷,增长35.5%;蔬菜及食用菌面积94.10千公顷,增长1.6%。

全年粮食产量119.51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夏粮3.87万吨,早稻12.62万吨,秋粮103.02万吨。油料产量19.33万吨,增长2.7%;茶叶产量7.81万吨,增长30.5%;油茶籽产量7.78万吨,增长15.8%;楠竹采伐量1519.95万根,增长28.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51.55万吨,增长2.5%。


图2  2017-2021年全市粮食产量

全年肉类总产量22.89万吨,比上年增长43.5%。其中,猪肉产量17.89万吨,增长62.8%;牛肉产量0.23万吨,增长15.0%;羊肉产量0.30万吨,增长30.4 %;禽肉产量4.46万吨,下降0.9%。禽蛋产量5.69万吨,增长9.0%。年末生猪出栏228.50万头,增长61.0%;家禽出笼3348.52万只,下降1.0%。

全年水产品产量23.40万吨,比上年增长4.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61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3.3%,重工业增长19.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下降50.8%,集体企业下降17.5%,股份制企业增长19.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7.3%,其他企业增长3.6%;分行业看:采掘业下降9.7%,制造业增长17.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9%。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99家,比上年净增7家。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大的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上年增长17.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9.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1%。全年增长较快的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等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61.4%、127.8%和52.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2%,实现营业收入217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利润总额138.00亿元,增长7.8%。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4.75亿元,占GDP比重为16.3%,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243家,比上年增加4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建筑业增加值9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房屋竣工面积578.93万平方米,下降2.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24.9%,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4.6%、11.2%和37.3%。按类别分: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0.9%、39.4%和14.1%。

商品房施工面积1562.56万平方米,增长12.5%;商品房销售面积503.86万平方米,增长20.4%;商品房销售额224.99亿元,增长17.7%。

全市施工项目个数1476个,增长9.4%。其中新开工项目723个,增长21.7%。

五、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8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23.41亿元,增长29.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58.52亿元,增长29.6%。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零售业629.49亿元,增长28.1%;住宿餐饮业152.45亿元,增长35.4%。


图3  2017-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48.40亿元,增长27.0%。其中,占比靠前的汽车类、粮油食品类、石油及制品类、中西药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分别增长30.7%、29.2%、31.5%、6.4%、19.4%和47.6%。

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5.85亿元,增长56.9%。

六、对外经济

全市进出口总值92.4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进口9.5亿元,增长16.4%;出口82.9亿元,增长26.0%。

图4  2017-2021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

全市新备案外资企业19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186万美元,增长38.3%。

七、交通、邮电

全市货运量0.74亿吨,比上年增长2.3%;货物周转量41.97亿吨公里,增长9.6%;客运量956万人,下降7.6%;客运周转量6.30亿人公里,下降3.3%。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1.3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9.8%。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9.09万辆,增长9.8%。

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含快递服务企业)9.83亿元,增长35.3%;快递业务量5443.51万件,增长69.6%。电信业务总量18.33亿元,下降0.4%。固定电话年末用户25.81万户,下降13.3%;移动电话年末用户243.08万户,下降0.8%,其中4G

用户168.17万户,下降5.8%;5G用户69.59万户,增长21.1%。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0.87万户,增长12.2%;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1.47亿GB。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50.87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09亿元,增长32.7%。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72.68亿元,增长37.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7.2%,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8.48亿元,下降10.8%。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01.05亿元,比年初增加103.9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254.32亿元,增加163.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76.20亿元,增加187.39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899.63亿元,增加118.78亿元。

全市实现保费收入5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财产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4.12亿元,增长3.0%;人寿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7.23亿元,增长2.5%。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8.29亿元,赔付率35.62%。其中,财产保险9.27亿元,赔付率65.6%;人寿保险9.02亿元,赔付率24.2%。保险深度达到2.9%。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户籍人口为304.14万人,户籍人口出生2.49万人,出生率8.17‰;人口死亡1.74万人,死亡率5.71‰。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1.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9.8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35%。

2021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90元,比上年增长1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34元,增长13.3%。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4。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0.40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1.97万人,离退休人员18.4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4.8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共31.4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4.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1.8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1.7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9.40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77万人。全年福利彩票销售1.46亿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5所高校招生1.40万人,在校生5.15万人,毕业生1.03万人。16所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校)招生1.21万人,在校生3.03万人,毕业生0.96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92万人,在校生5.56万人,毕业生1.51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1.39万人,毕业生3.51万人;小学在校生23.99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0.02万人。

全市申报登记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10项,比上年增加9项。按成果类型分,基础理论成果25项,应用技术成果83项,软科学研究成果2项。全年专利授权量4746项,比上年增加1081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9项,增加41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200项,增加5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7.50亿元,增长28.5%。

全市气象台站总数6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数6个,地震台站3个,地震烈度速报点19处。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群艺馆、文化馆7个,博物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47万册。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7%。档案馆7个,馆藏档案卷宗1225个,全年利用档案人次1.67万人次。全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4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全市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41个,全年旅游总收入319.25亿元,比上年下降10.1%。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491.45万人次,下降5.1%。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404个,其中医院57家;卫生机构人员数2413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640人,注册护士8858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8127张,其中医院床位数12861张;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1224万人次。

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0236个,全年举办各类地市级体育活动67次,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冠军10项次,亚军6项次,季军11项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95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国有建设用地年供应量1353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404公顷,房地产用地383公顷,基础设施用地567公顷。

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4.92万亩(含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自然保护区19个(含省级林业自然保护小区),其中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1个。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51.05%。

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77.72,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优”。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3.7%,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市纳入国家考核的12个水质断面中,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12个,优良率100%;10个省控考核断面(水域)中,水质优良数量10个,优良率100%,无劣Ⅴ类水体;8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年市区累计降水量1626mm,年均气温17.9℃。

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69人,其中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6人,道路运输事故死亡人数63人。亿元GDP生产事故死亡率3.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等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按行业增加值汇总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

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是CPI,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5.市场主体包括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6.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7.资质以内建筑业:指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业企业。

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

9.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0.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单价计算,同比增长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11.电信业务总量、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为电信、移动、联通公司提供的基础数据汇总。

12.高校包括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健康职业学院、湖北商贸学院咸宁校区和武昌首义学院嘉鱼校区,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职业高中。


责任编辑:统计局信息公开
附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