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   源:综合科
  • 主题分类:经济建设
  • 发布单位:咸宁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5日

赤壁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号: 分享到: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影响,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湖北省、咸宁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保持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2.09亿元,同比增长6.4%,高于咸宁市2.1个百分点,高于省3.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8.2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8.88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75.01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11.8:39.3:48.8调整为11.9:40.0:48.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0.9%、0.8%、9.4%、-4.5%、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0440元,比上年增长6.0%。




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8708户,同比增长 10.72%。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5705户。新登记企业6468户,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发展 66户,私营企业6402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9237户。

202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274人,比上年下降3.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7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2%,比上年下降0.1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02957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2433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86441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94083人,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比例为11.0:42.6:46.4。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

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2.75万亩,总产量27.96万吨。其中,夏收粮食面积3.65万亩,总产量0.71万吨;秋收粮食面积48.61万亩,总产量23.36万吨。


全市经济作物总面积87.06万亩。其中,油料作物面积39.83万亩,总产量4.95万吨,同比增长2.6%;蔬菜类面积31.99万亩,总产量45.88万吨,同比增长1.8%。

年末生猪存栏16.52万头,全年生猪出栏27.40万头,猪肉产量2.10万吨;年末牛存栏0.6万头,全年牛出栏0.39万头;年末羊存栏1.72万只,全年羊出栏1.80万只;年末家禽存栏405.26万只,全年家禽出笼425.09万只;禽肉产量0.6万吨,禽蛋产量1.53万吨。

茶叶种植面积16.51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5.5万亩,总产量7.01万吨,增长15.3%;园林水果(不含果用瓜)种植面积6.79万亩,总产量4.02万吨,增长10.7%。

全年水产品产量8.0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其中,小龙虾总产量2.22万吨,增长19.9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204.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1%,比上年下降13.4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总产值666.38亿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83.74亿元;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总产值13.45亿元。轻工业总产值增长13.6%,重工业总产值增长9.1%,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5.2%。分门类看,采矿业总产值下降2.9%,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增长29.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1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利润总额33.65亿元,比上年增长55.5%;产销率为97.6%,比上年持平;年末规上工业企业共241家,亏损面为9.1%。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8%。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5家,与上年持平;建筑业总产值53.66亿元,同比增长20.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20.5%,比上年下降7.0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8.9%、6.8%和38.7%。2022年,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4.1%;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0.0%,比上年下降7.6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7.3%,比上年下降19.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02.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8%;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9.28亿元,同比下降28.1%。

2022年,全市施工项目个数244个,同比下降2.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5%。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6.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81亿元,增长4.1%。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总额156.50亿元,增长4.3%;农村实现零售总额39.31亿元,增长3.6%。分行业看,零售业零售总额143.76亿元,增长3.9%;批发业零售总额22.16亿元,增长4.3%;餐饮业零售总额19.79亿元,增长5.4%;住宿业零售额10.1亿元,增长4.7%。


全年进出口总额37.5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出口总额32.54亿元,同比增长5.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86.7%;进口总额5亿元,同比35.1 %。货物进出口顺差27.54亿元。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600万美元,同比增长42.7%。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2022年,全市客货总周转量404266.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0.15%。其中,货物周转量32761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9.0%;旅客周转量123701万人·公里,同比增长6.67%。公路总里程达3107.60公里,同比增长0.5%;其中,高等级公路里程达570.55 公里。年末境内铁路营业里程117公里。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39533.91万元,增长4.9%;邮政局(所)共15个。其中电信业务收入8022万元,增长2.7%;邮政业务收入10280.91万元,10.37%;移动业务收入16521万元,增长4.0%;联通业务收入4710万元,增长0.9%。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2767户,下降4.7%;移动电话用户43.32万户,增长6.4%;互联网宽带用户21.61万户,增长6.5%。


七、财政和金融

2022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2.19亿元,增长11.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75亿元,增长12.2%。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15.71亿元,增长11.1%;按自然口径计算:地方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5.7%,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89亿元,下降4.3 %。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公共服务支出5.80亿元,下降8.8%;教育支出7.32亿元,增长3.9%;公共安全支出2.32亿元,增长9.3%;城乡社区支出3.05亿元,下降26.7%;卫生健康支出4.58亿元,下降23.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651.9亿元,增长15.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6.81亿元,增长16.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5.09亿元,增长15.1%。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26.62亿元,较年初增加51.91亿元,增长29.7%。

年末全市国内增值税16.93亿元,增长31.7%。其中,工业增值税9.64亿元,增长81.2%。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23亿元,增长3.56%。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15亿元,增长13.24%;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5.08亿元,下降0.0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22亿元,下降2.03%。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1.38亿元,下降0.55%;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0.83亿元,下降4.3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2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12.02亿元,同比增长21.9%;国家财政教育性经费9.44亿元,同比增长18.4%。全市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1050人,同比增长38.2%。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2011人,在校生6219人,毕业生升学率100%;高中招生3732人,在校生9856人,毕业生升学率97%;初中招生6414人,在校生18807人,毕业生升学率98%;小学招生6284人,在校生38311人,毕业生人数6044人;入园儿童数3455人。全市拥有各类学校143所(含特校)。其中,各类中等职业学校2所,高中学校6 所(含民办高中4所),初中学校25所(含民办初中4所),小学37所(含民办小学4所),幼儿园73所(含民办幼儿园35所)。全市专任教师4359人,同比增长5.1%,其中:高中专任教师721人,初中专任教师1427人,小学专任教师221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义务教育普及程度100%,九年制义务教育完成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

纳入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单位数100个,比上年增加12个。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0.07亿元,占GDP比重14.0%,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地方政府科技拨款1.46亿元,增长30%。全市发明专利个数54个。科技成果登记数11项,组织实施科技项目数65项。

全市镇级科协个数14个,镇级科协人数90人,村级科协人数839人;举办科普讲座28次,听讲人数328人;举办科普展览15次,参观人数2800人。

九、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2022年文化事业费支出1482万元,增长30.0%;“三馆一站”及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全年全市艺术表演团体举办文化惠民演出145场(次),博物馆1个,图书馆5个,文化馆1个,文化馆站15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33.4万册,其中,图书27.7万册,报刊5.6万册。发放借书证2120人。总流通人次11万人次,与上年持平;书刊外借册次4.04万册次,同比下降59.65%。年末共有档案馆1个,面积约6978平方米。馆藏资料1.02万册,全宗档案资料144个,案卷12.47万卷。全年利用档案10602卷/次,利用人数5890人次。电视台平均每周播时119时35分,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13.7万户,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9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0%,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3%。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47.7亿元,同比下降1.9%。

旅游总收入93.77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门票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19.3%;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人数1266.4万人次,同比增长15.9%。全市共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8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家。名胜风景区2个,文物保护单位37个,旅游厕所63个。星级宾馆数4个,星级宾馆客房总数298间。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88家(包括门诊),其中医院15家,乡镇卫生院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数4645人,卫生技术人员数365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08人,注册护士1838人。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849张。全年医院卫生院病床使用率76.65%,比上年降低11.15个百分点。

全市各类体育场地1203个,比上年增加58个。其中: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个;乡镇体育健身场所370个,比上年增加2个。举办县以上运动会15次,参加县以上运动会700人次。举办乡镇运动会7次,参加乡镇运动会320人次。教练员36人,裁判员32人。

十、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2.86%,下降0.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1.85%,下降0.8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44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12元,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426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576元,增长8.8%。

2022年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8.24万人,社会保险参保率为99.0%。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1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38.87万人,女性19.0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03万人,女性3.2万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17万人。年末离休退休退职人员数4.45万人,增长3.2%;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上调114元,下降7.0%。

年末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支出6410.2万元,增长5.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20642人,下降2.8%。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014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628人。社会福利院10个,儿童福利机构1个。养老机构床位数3645张,增长3.9%;养老机构老年人数572人,增长0.7%。社会组织单位数1170个。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社区居委会47个,村委会数量140个。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据初步统计,2022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169.21万吨标准煤,增长1.64%。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降幅比2021年扩大0.9个百分点。全年供水总量2395万立方米,增长1.7%;其中,居民家庭用水1209万立方米,增长2.7%。全年天然气供应总量4242万立方米,增长13.6%。其中,居民家庭用气供应总量1361万立方米,增长26.0%。

2022年我市城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362天,其中,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0天(优139天,良181天),优良率88.4%。森林覆盖率指标98.31,森林蓄积量指标98.36,造林绿化任务完成率101.4%。公园面积365.7公顷,公园14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410.5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6%。城区公共厕所个数92个;停车位10345个,增长132.9%;路灯15886个,增长16.3%。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转运站数38个;生活垃圾清运量10.89万吨,下降1.7%。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6%。

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共8起;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9人,下降43.8%。火灾事故发生240起,下降8.4%。人口火灾发生率43.6/10万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10476件,上升27.8%;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51人,上升30.8%;交通事故损失额2009.9万元,增长18.4%。

说明:

1.本公报2022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最终核实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市场主体等数据来自市场监督管理局;城镇新增就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水产品数据来自农业农村局;粮食、畜牧、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赤壁调查队;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数据来自商务局;旅游、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体育等数据来自文旅局;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等数据来自交通局;邮电业务收入、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宽带互联网用户等数据来自电信、移动、联通、网络公司提供的基础数据汇总;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赤壁人行;保费数据来自银保监;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局;卫生机构、床位等数据来自卫健局;广播电视数据来自融媒体中心;低保、社会服务、福利机构等数据来自民政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医保局;城市建设等数据来自住建局;森林资源等数据来自林业局;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分局;其它数据均来自于统计局。


责任编辑:统计局信息公开
附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