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及全市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市制造业加快发展,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健康食品及饮料、现代冶金建材、节能环保等产业体系。随着疫情暴发,我市产业链安全稳定问题日益凸显,强链、延链、补链、固链的任务迫切而艰巨。市委市政府因时而动,于7月16日正式印发《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今天我们邀请到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会川,就《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相关内容为广大市民进行解读。刘局长,欢迎,您好。
刘会川: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能来到市政府门户网站同大家进行交流,也借这个平台,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理解市经信局工作的各位网民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刘局长,能否为大家具体介绍下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
刘会川:4月9日,省政府印发了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全省聚焦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等16条重点产业链,推动我省形成万亿级产业为引领、五千亿级产业为骨干、新兴未来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重点培育产业链上下游链主企业50—80家,突破“卡脖子”技术20项,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0%,打造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个国家级和4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月30日,我省召开《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新闻发布会;5月17日,省政府召开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专题会议。为推进链长制工作有力实施、取得实效,明确了“一条产业链、一位省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专家团队、一个工作方案、一个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的“六个一”工作模式,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认真抓好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在咸宁落地生根,扎实推进领导包保服务产业制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全产业链素质整体提升,结合咸宁实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主持人:刘局长,我看到行动方案中提到“链长”“链长制”“链主企业”,请您简要释义下,便于我们更好理解《行动方案》。
刘会川:链长,就是聚焦产业链,积极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主要负责人。
链长制,着眼于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通过介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同环节,以“链长制”方式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形成稳定、发展、提升的长效机制。
链主企业一般指的是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对产业链大部分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应用具有较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力,并且对产业链的价值实现予以最强烈关注,肩负着提升产业链绩效重任的核心企业。
主持人:刘局长,通过三年的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的推进,我市制造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刘会川:《行动方案》对目标进行了明确,到2023年,力争培育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个(智能机电产业集群);力争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咸宁高新区、赤壁高新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24-40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5项;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0%;推动我市形成千亿级产业为引领、百亿级产业为骨干、新兴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制造业体系。这些目标任务的提出是反复研究、深入调研的结果,既“接地气”,又不“好高骛远”,是提升我市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实打实”目标任务。
主持人:刘局长,《行动方案》是怎么分工,打算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实现以上目标呢?
刘会川:《行动方案》中第三部分明确了实施路径和工作职责。
实施路径主要包括推进科技创新、转型升级、领军企业培育、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强要素保障等五条路径。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到2023年,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3家、省级创新技术平台30家;各县市区和咸宁高新区要至少建立一个特色主导产业研究院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围绕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链,每年征集5-10项关键核心技术,以揭榜挂帅形式进行攻关。
二是强力推进转型升级,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每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不少于100个,到2023年,力争实现产业链上的规上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培育1-2个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落实“六个一”机制要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国家级绿色工厂12家、绿色设计产品3个、绿色园区1-2个。
三是聚力推进领军企业培育,推动产业融通发展,经过3年的努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00家;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到2023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家、省级30家,省级隐形冠军示范企业达到10家,推进5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创建30家左右智能制造和智能化改造标杆工厂。
四是全力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集聚集约发展,主要体现错位发展、科学发展,聚焦市区引领发展、沿江新兴产业带和幕阜山特色产业带。咸宁高新区和咸安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大健康、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嘉鱼县和赤壁市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五是举力抓好要素保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方面要扎实开展“清文件、减审批、降收费”专项行动,省里专门下发了文件,各部门要各司其职,把专项行动开展好、落实好,让企业获得感更强;另一方要加大生产要素保障力度,对重点产业项目用地、用能、融资等方面要提供差别化的政策;同时,要健全人才落户、深造、子女入学、就医等配套政策,分层次、多批次对链主企业负责人进行产业政策、质量品牌等专题培训,提升企业家素质。
工作职责,主要是五个方面的职责。
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牵头市直部门要分别调研梳理8条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共性技术、技术发展方向、制约瓶颈等情况。建立产业报告、招商报告的“两报告”制度,准确把握产业链发展动态,夯实产业链工作基础。
二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各牵头市直部门研究制定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方案,负责研究制定重点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招商目标图,实施产业链“五图”作业。
三是积极推动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产业链建设的主要抓手,在建好客商库、项目库上下功夫,加强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每条产业链每年都能够按照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入规一批的“四个一批”的工作要求,重点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
四是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产业链链长制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坚持做到问题收集、意见分办、及时反馈、销号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收集汇总各工作专班报送的资金、人才、土地、规划、审批等方面突出问题,通过分类整理后交办到相关职能部门,并在规定时间内办结。
五是抓实企业精准服务。实施“一链一策”,精准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认真当好产业链发展的“店小二”,对产业链主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